我已阅读并同意 服务协议 隐私协议

社交账号登录:

EN

欢迎使用净值查询系统

关闭
负责声明:因个人原因发生账号信息泄露情形,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所在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2023年报】铝:静待春暖花开

发布时间:2022-12-22
作者:封帆


核心观点


2023年海外消费将延续衰退预期,但宏观预期开始趋缓,加息预期幅度下滑;国内管控放开,用工短缺以及运输受阻造成原料价格上涨存在通胀预期,货币政策仍有扩表空间,银行政策性结构化支持产业复苏,对商品价格无需悲观。待国内货币刺激拉动消费开始复苏之际,产业链条主动补库开始,沪铝价格有望开始回升,在当下低库存的状态下全年供应过剩50-60万吨对商品价格影响有限,全年价格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预计价格波动在17500-21500元/吨。




报告正文




2022年行情回顾

2022年沪铝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走势,1季度在海外因能源问题减产以及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海外电解铝大面积减产,铝价一路上涨在3月份超过24000元/吨,涨幅18%;3月份后就是以宏观为主驱动的价格波动,上海突发疫情加上美国通胀数据失控,加息缩表的鹰派言论愈演愈烈,在衰退预期的影响下铝价一路下跌至7月中旬的17000元/吨,跌幅达到30%;随后下有成本支撑上有悲观预期,铝价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箱体区间震荡走势,西南地区供电紧张造成的大面积减产并未拉动铝价上涨;直至年底,美国加息预期放缓,国内疫情管控优化,央行扩表银行政策性支持地产,三道红线放松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铝价开始突破箱体压力向上突破。


2022年在汽车以及出口市场的强势拉动下,国内铝锭社会库存从春节后高点114万吨一路下滑至11月底的50万吨,受疫情扰动消费淡旺季趋势弱化。铝棒的社会库存从30万吨降至11月初的6万吨,随后进入累库周期。进入11月随着铝价的触底反弹突破颈线,消费疲软下游接货不畅的疲态开始显现,铝棒加工费一路下滑,广东90铝棒加工费从700元/吨跌至60元/吨,其他地区加工费深圳出现负数。


2022年1季度末开始随着氧化铝新增产能的陆续投放价格处于持续阴跌的状态,从3300元/吨跌至2800元/吨,进入12月份随着大面积氧化铝企业的主动减产,价格止跌开始反弹,但预期反弹动力不足。


2022年1季度电解铝企业利润超过4000元/吨,随后企业在经济衰退预期的阴霾下砥砺前行,突发的疫情感染和生产事故造成企业减产,电力阶段性供应紧张再次发生造成云南四川大面积减产,铝锭社会库存稳步下滑,使得电解铝持续全年维持在盈利状态下。不过疫情管控交通受阻运费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使得电解铝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下半年电解铝企业利润维持在0-1000元/吨,仅在7月份出现极短时间的亏损情况。


image020.png

image021.png




产业供需现状


2.1 国内电解铝供应受突发事件冲击


image022.png

image023.png


2022年国内电解铝供应端突发事件频出,2月份广西百矿厂区内疫情感染被迫停产50万吨,5月份云铝鹤庆突发事故减产25万吨,电力紧缺问题在2022年下半年再次影响西南地区电解铝的正常生产,7-8月份四川地区短期内被迫全部停产产能影响达到100万吨,9月份开始云南地区全部企业减产20%左右约125万吨。截止11月初电解铝运行产能约4035万吨,1-10月份电解铝累计产量3330万吨,同比增长3.3%,日均产量从7月份峰值11.29万吨降至10月份11万吨。


image024.png


四川地区100万吨减产产能已经陆续开始复产,不过复产过程仍然受限于电力供应紧缺的制约,截止12月当地已复产55%左右,依据当下形式研判预计可复产至70-75%,剩余产能需要看后期电力供应情况。云南地区因枯水期电力紧张缘故9月份开始减产20%左右,按当下情况预计2023年5月份丰水季来临时开始复产。


image025.png

image026.png


据统计在不考虑山东魏桥产能置换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电解铝新增产能约78万吨,其中广西百矿30万吨产能大概率投放不及预期。按照丰水期云南四川地区可如期复产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电解铝复产产能约170万吨。


预计2022年12月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达到4070万吨,全年电解铝产量4005万吨,同比增长4.05%。


2.2 2023年海外电解铝进入增产周期


2021年年底开始海外地区受能源紧张问题造成电解铝减产产能达到近130万吨,2022年随着地缘危机的进一步演化,能源紧张问题愈演愈烈,海外新增减产产能达到近60万吨,两年累计减产产能189万吨。随着电价与能源价格脱钩,欧洲电力成交价格下滑,海外减产告一段落。据IAI统计,全球1-10月份电解铝累计产量5691万吨,同比增长1.3%。


image027.png


2022年1-10月份海外电解铝供应2334万吨同比减少0.8%,大规模的减产的同时2022年海外投复产产能也达到134万吨,不过复产节奏相对缓慢。据统计2023年海外新增产能投放71万吨,并有2022年复产产能在2023年的产量贡献,预计2023年海外新增产量贡献50万吨,产量累计同比增加1.8%。


image028.png


2.3 进口丰富国内供应渠道


image029.png

image030.png


2022年1-10月份中国废铝累计进口量126万吨,同比增长75%;原铝累计进口42.8万吨,同比减少66%;合金累计净进口89万吨,同比增长15%。2022年全年进口窗口少有打开,原铝进口量明显下滑,但并未影响到废铝及铝合金进口量的增长。10月份美国ISM制造业PMI跌至49,进入衰退周期,海外消费2023年不容乐观,因此预计2023年国内铝合金及废铝的进口量仍有保障。


2.4 国内氧化铝因亏损主动减产


image031.png

image032.png


据统计2022年1-10月国内冶金级氧化铝产量6496万吨,同比增长10.3%,近两年氧化铝企业无需扩张,日均产量从2020年1月的18万吨涨至2022年6月峰值22.5万吨,折合年产能1640万吨。不过2022年下半年,由于疫情管控运输受阻运费增加原料价格上涨供应不足等一系列因素造成氧化铝企业进行主动减产,据统计减产规模超过1000万吨,氧化铝日均产量降至10月份的21.5万吨。


image033.png


据统计2022-2023年中国氧化铝新增产能约1400万吨,其中2022年投产1050万吨,截止10月底中国氧化铝运行产能7860万吨,预计全年氧化铝产量7800万吨,同比增长8.1%。


image034.png


2022年1-10月份中国氧化铝净进口80.5万吨,同比减少71.3%,主要由于海外氧化铝减产,供应过剩仅体现在国内方面。2023国内氧化铝供应过剩的局面难以扭转,但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造成的用人短缺问题或许在矿石开采以及运费上造成影响,氧化铝生产成本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但企业利润难出现实质性改变。


image035.png

image036.png


2.5 欧洲能源价格居高不下


image037.png

image038.png


海外能源危机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贯穿至今,俄乌战争加剧了欧洲能源现状,荷兰天然气价格在8月底达到峰值330欧元/MW,是2022年年初的3.7倍数,以德国电价为例峰值660欧元/MWH,是年初的6.2倍。随着欧盟成员国加快天然气储备量,电价也随之下滑,德国天然气电价回落至年初水平,但11月底寒潮的来袭有引发了担忧,电价重新回升至近400欧元/MWH,此电价欧洲冶炼企业将再次面临亏损。


国内在实行市场煤计划电后,没有自备煤矿而自备电厂的企业劣势显现,自备煤自备电企业电价优势即为明显,西南地区水电季节性较强。电解铝企业利润全年维持盈利状态,1季度盈利峰值超过4000元/吨,衰退预期过后维持0-1000元/吨持续数月。




库存情况


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解铝社会库存波动较小,传统金三银四的消费旺季由于上海疫情长期的风控而落空,社会库存降幅远不及过去几年,从5月份开始随着上海疫情逐步被控制加之铝价的大幅度下跌,下游采购积极性开始增加,社会库存进入持续去库阶段,截止到12月初铝锭社会库存从高点114万吨降至50万吨。铝棒社会库存及加工费走势更能体现消费的季节性,从2月中旬30万吨降至10月底6万吨,随后进入累库周期,铝价上涨下游消费不畅,广东铝棒加工费降至60元/吨,其他地区更出现加工费为负的情况。


image039.png

image040.png


2022年上半年LME库存从94万吨降至33万吨,降幅达到65%,随后俄铝集中交仓短期内库存增长至58万吨后缓慢下滑,截止12月初LME库存为49万吨。


image041.png

image042.png




下游消费期待国内复苏


海外消费疲软处于衰退区间已成既定事实,美国消费衰退或将延续至2023年,欧洲地区需要关注能源危机缓解后是否能带来转机,欧元区PMI跌至47,美国PMI跌至49。中国消费2022年始终未能走出泥沼,疫情的肆虐防控政策干扰下的运输,电力紧张造成的限产,11月份中国PMI数据47.8已经体现消费淡季的表现,不过国内消费复苏仍值得期待。国内稳经济的大方向不变,央行将准0.25个百分点释放流动性,货币政策在2023年或仍有空间,此外银行政策性支持房地产企业偿还旧债保竣工稳定地产企业复工复产,新基建的持续发力均可对冲出口市场的下滑。


image043.png

image044.png


中国地产行业经历腊月寒冬,也在等待春日的暖阳,2022年10月房地产卡法投资完成额113945亿元,累计同比下滑8.8%,房屋新开工面积1037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8%,10月份开始有修复迹象,房屋竣工面积46565万平方米,下降18.7%,8月份开始修复。地产短期看金融,十六条政策的出台提升了市场信心,也改善了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现状,更多的资金将会向竣工端倾斜以完成在保民生情况下的地产行业软着陆,加之今年地产数据基数较低的缘故,2023年对地产行业竣工数据改善拉动铝用需求保持乐观的态度,预计消费增量可贡献60万吨。


image045.png

image046.png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1-10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58.24GW,同比增长98.7%。我们预计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达到85GW,其中分布式装机量51GW,用铝需求160万吨,比2021年增加64万吨。随着硅料的逐步投产,硅料价格及硅片价格的下滑,按正常装机增速推测预计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115GW-120GW,用铝需求达到220-230万吨,铝用消费贡献增量60-70万吨。火电发电量的下调,水电的不可控性使得国内接连两年面临阶段性供电不足的问题,对光伏及风电的须有也愈加强烈,很大概率2023年光伏实际装机量将超出预期。


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使得当地光伏装机速度提速,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曾表示,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40%提升至45%,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在250-260GW之间,2023年更是高达330-360GW。


image047.png

image048.png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22年1-10月份中国汽车产量2266万辆,同比增长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59万辆,同比增长108.4%。在疫情干扰下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汽车方面如购置税减免,是的中国汽车产量增速从7月份开始由负转正,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都是主流发展趋势,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2750万辆,同比增长3.7%,新能源汽车产量710万辆,同比增长93%,汽车行业用铝量增长30万吨。


预期2023年汽车产量将保持增长,保持燃油车产量下滑,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汽车产量2820万辆,同比增长2.5%,新能源汽车产量960万辆,同比增长35%,对铝消费增长贡献25万吨。


image049.png

image050.png


2022年沪伦比值长期处于进口亏损的状态下,加之人民币贬值都刺激出口市场,据统计1-10月份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567.6万吨,同比增长25%,净出口380万吨,同比增长92%,预计全年出口量655万吨,同比增长16.5%。2023年海外消费衰退预期下,中国铝材出口市场或将大幅度放缓,预计全年累计出口量540万吨,同比下滑17.5%。


image051.png

image052.png


综上2023年国内消费依旧维持韧性,地产竣工提供增量60万吨,硅料价格下滑后光伏装机提速提供增量60-70万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使得汽车行业贡献增量25万吨,绿色能源的建设带动的电网发展以及疫情后的终端消费总共预计贡献增量15-20万吨,唯独出口市场减少70万吨。




供需平衡


2022年预计电解铝产量4005万吨,同比增长4.5%,全年消费4161万吨,增速2.18%。2023年预计电解铝产量4155万吨,同比增长3.75%,由于海外消费衰退国内管控放开后用工短缺及运输受阻造成的成本上涨引发的通胀,铝价或呈现内强外弱的格局,原铝净进口预估70万吨比2021年增加30万吨,合金进口量维持稳定100万吨,折算含铝量85万吨,国内供给量4310万吨,全年消费4250-4260万吨,增速2.13%,全年过剩50-60万吨。


image053.png




结论展望


2022年初期海外放水国内上海疫情,随后海外加息缩表国内疫情全国扩散,此局面将会在2023年出现改变。2023年海外消费将延续衰退预期,但宏观预期开始趋缓,加息预期幅度下滑;国内管控放开,用工短缺以及运输受阻造成原料价格上涨存在通胀预期,货币政策仍有扩表空间,银行政策性结构化支持产业复苏,对商品价格无需悲观。当下国内消费仍处于疲软状态,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下游接货不畅,叠加春节在即,以及管控刚刚放松后居民心态的恐慌,预计2023年1季度沪铝价格承压展现。待国内货币刺激拉动消费开始复苏之际,产业链条主动补库开始,沪铝价格有望开始回升,在当下低库存的状态下全年供应过剩50-60万吨对商品价格影响有限,全年价格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预计价格波动在17500-21500元/吨。

编辑:王琰
审核:王伟伟/F0257412、Z0001897/
复核:何牧
报告制作日期:2022年12月16日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8号

展开
收起
免责说明

       本研究报告由一德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德期货”)编制,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8号)。

  本研究报告由一德期货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国家、地区或其它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未经一德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引用、转载、发送、传播或复制本报告。

  本报告所载内容及观点基于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或实地调研资料,仅反映本报告作者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但一德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且一德期货不保证这些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信息以及所表达意见,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一德期货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服务对象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一德期货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全国服务热线

400-7008-365

一德期货服务号

一德期货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