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阅读并同意 服务协议 隐私协议

社交账号登录:

EN

欢迎使用净值查询系统

关闭
负责声明:因个人原因发生账号信息泄露情形,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所在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2023年报】生猪:供应增vs需求增,节奏为王

发布时间:2022-12-26
作者:侯晓瑞

1. 行情回顾


2022年猪价表现先强后弱,主要受2021-2022年初亏损影响,能繁母猪产能下滑,进而导致2022年4月后生猪出栏量逐月递减,现货价格于4月中旬从11元/kg的价格开启上涨趋势,抛售现象减少,养殖端出现压栏惜售心理,生猪出栏体重触底回升。现货涨至成本线附近后,5-6月开启震荡走势,市场对后市预期产生分歧,部分企业选择兑现现金流缓解资金压力。6月底开始现货再次拉涨,全行业养殖盈利提升,市场预期大幅好转,压栏赌行情现象增多,现货短期出现超涨,7-8月再次对前期超涨行情进行修复。8月底开始二次育肥进场量增加,生猪出栏体重进一步拉涨,现货再次开启上涨态势。9月之前现货表现相对合理,9月后市场对四季度需求偏好的预期下,赌涨心理明显,尤其十一后现货在年底需求好转预期下选择继续大量压栏,叠加散户锚定年底出栏的养殖行为,现货价格最终与10月底开始下跌,并在12月开启加速下跌态势,本轮下跌一是受前期各种赌行情的压栏猪出栏影响,二是需求再外部因素影响下表现弱于预期。

从年内现货走势及出栏节奏来看,预期对极端行情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市场对22年预期表现上半年低下半年高,因此养殖场多选择在2季度补栏仔猪及母猪,部分养殖场选择21年四季度补栏母猪,以应对下半年旺季需求高峰,叠加2022年11月前现货偏强的走势导致春节11月后猪价与屠宰量走势出现明显背离,在短期主动+被动去产能后,未来可能会出现触底反弹行情。

image022.png
image023.png

2. 基本面研判


2.1 长期:能繁母猪存栏变化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4379万头,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0.7%,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6个月回升,对应2023年3月后生猪供应增加趋势不变。

2022年在现货上涨周期中,养殖场多选择在二季度-三季度初进行补栏操作,从季节性补栏角度来说,上半年也是仔猪及母猪补栏旺季,11月现货开启回落趋势后,市场补栏热情出现明显下滑。

养殖端整体补栏情绪相对理性,在养殖难度偏大、成本高位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二元母猪及仔猪补栏热情相对谨慎,并未出现高位非理性补栏及逆季节性补栏现象。同时,在22年底现货超预期下跌后,市场悲观情绪蔓延或导致效率较低的母猪淘汰现象出现,但由于自繁自养尚未大幅亏损,大幅去产能现象暂时不会出现,预计22年11-2023年2月母猪存栏环比稳定为主。鉴于22年四季度无非理性补栏现象出现,叠加冬季仔猪成活率偏低,23年4-8月生猪供应量或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现货有季节性回升可能。

image024.png

image025.png


2.2 短期:现货波动幅度大,养殖出栏节奏趋同


近两年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显著高于之前的年份,一是受规模化提升影响,现货价格波动幅度增大;二是受媒体消息传播速度加快,追涨杀跌现象严重(压栏、抛售等),出栏节奏严重趋同。

近几年规模化养殖占比不断提升,散户陆续退出市场。伴随着规模化进程的进行,养殖产能会在初期达到过剩,即规模场上了充足的栏位,而散户退出不及时,在行情或预期较好的情况下出现大面积的补栏压栏及二次育肥行为,进而导致短期偏紧的供应更加短缺,反之亦然。未来随着规模化程度增速的不断放缓,在市场结构更加稳定后,现货波动幅度或有缩窄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在规模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受企业养殖惯性更强影响,在周期波动时很难短时间内去产能,进而导致猪周期持续时间拉长。

养殖场出栏及二次育肥的程度与市场情绪指标联系较为紧密。如2021年上半年全行业一致性的压栏及下半年的一致性出栏,2022年猪价超预期强势后,压栏及二次育肥的提前启动,再到22年12月后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导致的一致性出栏行为。行业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市场行为更加趋于一致,进而导致行情的暴涨暴跌。

目前来看,2023年猪价继续维持高波动为主,前期能繁母猪存栏基数决定了全年现货价格的运行中枢。养殖端在经历了22年底的大幅跌价去产能后,有望在23年2-3月后迎来好转可能,主要原因在于22年4月前母猪产能并未出现明显回升,而短期跌价导致的抛售行为降体重的行为或将导致现货在23年一季度-二季度迎来周期次高点。随着后期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及体重变化,现货重心将再次下移。


image026.png

image027.png

2.3 猪周期—减产周期向增产周期过渡

目前我们处于生猪由减产走向增产的周期中,回顾上一轮周期生猪产能变化,或许对本轮周期走势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启发,虽然每轮周期驱动因子都不同,但每轮周期又“相同”,驱动周期走势的客观主体“人”没有变化。

2019年10月开始能繁母猪产能环比回升,对应2020年8月后生猪出栏量增长,生猪出栏体重自2019年8月-20年4月连续增长(除19年12月),而连续压栏及乐观预期导致现货价格在20年4-6月出现了深度回调,体重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但由于产能并未得到完全恢复,20年5月下旬现货触底回升至8月,产能好转后现货价格再次回落,跌至11月后,市场在冬季疫情的一致性预判错误下出现大面积压栏行为,导致20年12月体重逆季节性上涨,最终猪价在2021年出现连续下跌行情。

纵观上一轮周期的产能恢复路径,我们发现周期高点先于产能触底发生的时间,在生猪减产周期中会出现体重和价格齐升的局面,而在短期产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现货出现连续下跌行情,体重跟随下滑。在本轮周期中,22年11月开始现货连续下跌,进入12月后由于消费受外部因素影响恢复不及预期,猪价下跌幅度扩大且超预期。

目前来看,随着22年压栏产能的不断消耗,现货价格有望在23年1-3月期间出现上涨行情,而上涨的空间则取决于本轮下跌供应消化程度及需求恢复程度,且现货价格理论上会先于体重开启上涨(体重反弹幅度有限,不高于22年高点);23年3月后随着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现货重心将不断下移,23年年中受22年冬季补栏热情下降及仔猪成活率低影响,现货有小幅反弹可能。未来价格波动的幅度取决于需求弹性。

image028.png
image029.png

2.4 疫情需求逐步修复,未来注入好转预期


通过观察前几轮猪周期发现:猪价的上涨或下跌更多的来源于供应端的变化,而非传统需求主导。需求更多的影响价格波动幅度,但不改变价格趋势。需求的强弱会导致供需平衡点的上移或下移,往年由于生猪整体需求变化较小,供应对现货价格起到决定性作用,但22年需求的巨幅变化导致猪价波动远超预期。

通过观察北京地区量价走势来看,全年需求表现一般,尤其11月后随着温度下降,需求表现不及预期,进入12月后需求量再次受挫,随后有所回升。截止22年12月23日,北京需求量恢复至与2020年同期相当水平,但20年同期猪肉价格40-50元/kg,而当前猪肉价格仅21元/kg,价格相差一倍,但销量却相同,反映了在当前疫情影响的市场下,需求表现大大不如预期。北京作为开放较早的一批城市,近期需求已经有恢复迹象,未来刨除季节性淡旺季影响,虽然后续恢复过程或许仍有波折,但我们对生猪需求表现仍有相对乐观预期,进一步拉动现货供需平衡点上移。

image030.png
image031.png
image032.png
image033.png

2.5 养殖利润波动情况

养殖利润是市场补栏和出栏的核心指标。饲料及仔猪为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成本支出,其他支出占比较小,未来主要关注饲料及仔猪成本变化。

饲料原材料持续处于价格高位导致养殖成本高位。头均育肥饲料成本同比2021年上涨80元左右,每千克饲料成本在10元左右。仔猪成本主要受母猪价格影响,由于年内母猪价格变化相对较小,仔猪成本变化幅度较小,行业平均仔猪成本约为400元/15kg,除饲料及仔猪成本外,不同养殖场人工、疫苗及水电等成本各不相同,可在饲料及仔猪成本的基础上+1.5-2元/kg,因而2022年生猪养殖成本大概在15.3元/kg左右。这是理想情况下的完全养殖成本,若企业死淘率等指标控制较差,成本可能高于以上估算水平。2023年上半年出栏生猪养殖成本大幅下行概率较小,下半年有望出现明显回落,叠加后续供应好转,毛猪供应增加及成本下行双杀下,23年下半年后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亏损局面。

image034.png
image035.png

3. 总结及行情展望


3.1 关于生猪期货的一些思考


提前一步预判现货变化节奏有助于推算未来期货拐点,且从入场的价格及时间来说,时间可能更加重要,因为生猪期货及现货的特点在于波动幅度较大,走势基本都会超预期,过于相信绝对价格而却提前交易往往会导致左侧进入承受较大亏损,是天然的右侧品种,即确定性拐点出现后再去进行充分交易是当前的最优解。

导致现货波动幅度较大的原因在于市场数据的不透明,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得到完全清晰的数据,猪价是全市场供需交易出来的价格。从群体决策角度考虑,二极管思维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涨时看涨,跌时看跌”,追涨杀跌行为屡见不鲜,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波动范围,从而导致期货估值非常困难,甚至临近交割月都会有数千点的行情出现。

另外,期货各合约在不同预期下基本会给出一定的升贴水。过去两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提前打出的升贴水量基本无法覆盖未来现货的波动幅度,期货升水上涨及贴水下跌是常态,不畏惧盘面的升贴水,遵循自身完整的数据逻辑推演,跟随现货变化节奏交易到最后一刻才是关键。

3.2 行情展望


长期来看,2022年2月-23年2月的母猪补栏情况基本决定了2023年全年生猪供应量。2023年生猪供应同比22年较为宽松,但与21年相比供应量略有缩减,主要原因在于21年之前现货的超长盈利周期导致产能出现超预期的恢复,而22年全行业盈利的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年底价格基本已经跌至行业平均成本线附近,盈利时间相对较短,或导致后续产能整体增幅有限。

从母猪补栏节奏来看,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即22年2-4月弱,5-7月强,8-10月一般,11-23年1月弱,23年2-3月一般。我们分段考虑23年行情变化:

① 22年2-4月的弱补栏会导致22年12月-23年2月出栏大幅缩减,但前期过于一致性的压栏导致供应缺口被弥补,甚至还有富余,进而导致现货价格在春节前出现大幅回落。但这个阶段仍然处在减产周期中,出栏体重不会在23年3月前一次性去化到位,极有可能在跌至一定程度后形成支撑,现货需要一段时间的低价去掉超额库存或需求回升打破僵局,这个阶段有望出现体重价格齐升的局面。

② 23年3-5在生猪供应量将迎来快速恢复,但疫情逐步缓解后需求也会有不同程度提升,供需双强下,现货大幅回落空间相对有限。

③ 若现货在3-5月兑现下跌,生猪出栏体重有效回落,那么23年6-8月现货有望出现季节性好转,主要原因在于22年8-10月补栏一般,产能增量有限,加之冬季仔猪成活率低影响,现货有反弹可能。

④ 23年9月后随着前期补栏产能的不断累积增加,现货重心或出现明显下移,猪价在体重高位+出栏恢复的双重打击下正式冲击周期低点,而周期的低点的价格则取决于需求的表现。

以上推算只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的推算,后续涨跌必然面临的情绪的推动,未来将不断进行修正。

展开
收起
免责说明

       本研究报告由一德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德期货”)编制,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8号)。

  本研究报告由一德期货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国家、地区或其它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未经一德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引用、转载、发送、传播或复制本报告。

  本报告所载内容及观点基于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或实地调研资料,仅反映本报告作者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但一德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且一德期货不保证这些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信息以及所表达意见,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一德期货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服务对象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一德期货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全国服务热线

400-7008-365

一德期货服务号

一德期货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