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阅读并同意 服务协议 隐私协议

社交账号登录:

EN

欢迎使用净值查询系统

关闭
负责声明:因个人原因发生账号信息泄露情形,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所在位置: 首页  > 
 >  反洗钱专栏

洗钱风险“十面埋伏”,莫入陷阱“四面楚歌”

发布时间:2024-05-29
作者:豆豆  浏览量:21640

近些年,通过国家、各大金融机构对洗钱、反洗钱知识的不断宣传,想必大家对于洗钱罪的七类上游犯罪并不陌生,即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绝大多数人认为毒品、黑社会、恐怖组织等只会在影视剧中出现,距离自身的生活十分遥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以为意。殊不知,日常的交易行为,普通的金融手段,简单的经济往来都可能“埋伏”着洗钱的风险,一念之差,你就可能成为洗钱犯罪分子的“帮凶”,变身“工具人”,化作“漂白剂”,帮助不法分子洗黑钱,最终沦为“阶下囚”。这不,近期几位民众就遇到了一些糟心事,纷纷踏入洗钱陷阱,通过案例给大家予以警示,避免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埋伏”之话费慢充,折扣多多

近日,李女士在二手购物平台出售商品时,看到优惠话费充值活动,180元可以充值200元面值的话费,她购买并提交了手机号信息。三天后,商家联系她称话费已到账,但点击收货时出现安全提示。尽管有提示,李女士仍点击确认收货。

后来,该商家因被举报被封禁,平台向李女士发送诈骗安全提醒弹窗。然而,李女士未注意到平台的多次弹窗提醒。直至系统自动收货后的一个星期,她接到运营商短信通知,称其手机号涉及诈骗案件,被封号处置。李女士疑惑自己从未做出违法诈骗行为,怎么就涉诈了呢?

事实上,诈骗者会通过各种平台,如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发布各类低价的充值服务广告,包括“话费充值”、“油卡充值”和“电费充值”。当受害者A购买了这些充值商品后,诈骗者通常会承诺在“一周内到账”。这个时间缓冲被用于进行境外诈骗。一旦境外的诈骗者收到了这些“干净”的资金,他们会通过诸如赌博、“杀猪盘”和刷单等多种方式对其他人进行欺诈,使得另一名受害者B通过扫码支付或直接话费充值的方式将资金转入受害者A的账户。简而言之,通过这种延迟话费充值的过程,诈骗者完成了将非法所得“洗白”的操作。

诈骗流程图.png

 

“埋伏”之“黄金搬运工”

 

2023年初,李某通过社交软件认识孙某,孙某向她提出一个赚钱方案:代他购买黄金。由于国家规定每人购买黄金有数量限制,孙某希望利用李某的额度。作为交换,他会给她上千元的好处费。

李某虽然怀疑孙某让她用来买黄金的钱来路不明,但最终接受了这个提议。她被拉进“黄金矿工”微信群,并收到一张银行卡。孙某告诉她,卡里目前没钱,资金会在3月底打入。在微信群中,李某发现孙某和其他成员讨论与电信诈骗相关的内容。尽管如此,她依然决定继续参与。

到了3月底,孙某通知李某银行卡已打入90余万元,让她立即去买黄金。李某照做后,将黄金交给了孙某的同伙梁某,并收到了3000元好处费。

这些钱实际上是孙某通过电信诈骗得到的。两名受害人于某和章某因办理贷款业务网购退费分别被骗7万元和80余万元,这些钱都流入了李某的银行卡。受害者章某报警后,警方追踪资金流向抓获了李某和孙某等人。检察院起诉李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而孙某因涉及其他诈骗案件被另案处理。

最终,法院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判处她有期徒刑1年零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随着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不法分子转移非法资金越来越难,一些人就打起了通过购买黄金来洗钱的主意。实际上,帮犯罪分子代买黄金的行为,很容易被警方发现。随着大家对洗钱犯罪认识的提升,销售黄金的老板、销售人员也会通过异常的销售额、前来购买黄金人员的异常等等来提高警惕和判断,从而向警方报告。因此,“黄金搬运工”实属不易,切莫因为碎银几两让自己吃了大亏 。

 

“埋伏”之高价的游戏道具

 

20245月, 19岁的宁某在玩游戏时被一网友联系,对方表示要购买游戏道具“宝石”,并让宁某帮忙收购。宁某考虑到对方给出的价格比市场价高,于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并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发给了对方。随后,宁某收到了对方转来的1万元收购款,并筹集了3450个“宝石”发送到对方指定的游戏账户。

然而,第二天宁某的收款账户被冻结,自己也被民警找上门,原来对方是一个电信诈骗分子。这名诈骗分子通过高价购买宁某的游戏道具,然后以正常市场价进行卖出,虽然会有一定的金额损失,但这种方式能够将涉诈资金转化成合法的游戏道具收入,达到洗钱的目的。宁某也成为了电信诈骗分子涉案资金转移的工具。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游戏道具交易市场异常庞大,涉及金额巨大,吸引了大量黑灰产业链参与。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平台进行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为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游戏道具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公众对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从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人知法犯法,明知资金来源是违法的,但依旧铤而走险,为了蝇头小利,协助犯罪分子转移、掩藏资金,甘当洗钱的工具人,这类人理应得到法律的惩罚。

当然,还有更多的群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洗钱的一环,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犯罪分子的策略,被欺骗和蒙蔽。尽管他们主观上没有协助犯罪的意图,但在客观上,他们确实使用了自己的银行卡和账户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洗钱通道,成为了网络犯罪的工具。即使最后不承担法律责任,也难免卷入诈骗风险,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

除本期案例提到的手机话费充值、游戏道具购买、代买黄金之外,电费充值、加油卡代充、人民币鲜花和蛋糕配送、网络兼职跑分”“刷单等日常场景中都隐藏着巨大的洗钱风险,可谓是十面埋伏

因此,为了避免我们进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吸取教训,提高警惕,重视身边的洗钱危机。在网络上参与资金交易时要谨慎小心,不要为了贪小便宜而参与到洗钱犯罪活动中;同时,不要向他人提供或变相提供自己的资金账户和个人证件;除此之外,在选择兼职和投资机会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参与非法活动;不要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确保个人设备和账户的安全;最后,我们要密切关注金融交易,对于任何异常的金融交易要及时向银行、公安等相关机构报告。

 

(本文内容仅为个人观点)

 

 

编辑:窦海晶

审核:殷会玲


全国服务热线

400-7008-365

一德期货服务号

一德期货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