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影片《孤注一掷》结束公映。
最终票房成绩38.48亿,位列2023年内地票房榜第3,内地影史票房榜第11。
《孤注一掷》是一部以反诈骗为主题的电影。新颖的题材,上万起真实案例的缩影、触目惊心的诈骗手段、诈骗产业链的骇人内幕让这部影片收获了众多的关注。
除了以上原因,该影片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也在于让观众改变了“被骗者永远是贪婪的”、“我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电信诈骗离我遥远”的固有思想。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诈骗的陷阱无时无刻会在我们身边出现”。
《孤注一掷》的故事发生在缅甸北部地区,而真实的缅北确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恐怖与残酷。
2023年11月12日,中国公安部发布悬赏通告,通缉四名缅北果敢自治区涉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他们涉嫌组织开设诈骗窝点,以及涉多项严重暴力犯罪。
该消息一出,不少民众感叹“缅北电诈及其灰色产业造就的‘暴富神话’,终于快到了收笔的时候了!”缅北的电诈违法活动极大损害了广大国内人民的财产安全,也残害了中国公民的思想,少部分在缅北实施诈骗的人逃离缅北后回到国内甚至继续干起“老行当”,破坏了国内的治安环境。
近期,某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电信诈骗洗钱案。电信诈骗价值为47.6万元,警方进行深挖后,击破多个洗钱环节,捣毁一个在境内为电诈犯罪提供洗钱服务的“产业链条”。下面,小编为大家抽丝剥茧,揭开电信诈骗洗钱案的面纱。
第一步:“安全账户”不安全——电诈钓“鱼”
今年5月,受害人郭某接到一个陌生手机号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支付平台的工作人员,称郭某当年注册该平台账号时使用的是学生身份,为了避免今后使用不畅,现在需要改为成人账户。
郭某信以为真,登录对方提供的网址来验证“征信报告”,由于“征信”不达标,对方要求其将全部银行存款转入“安全账户”,待排查完毕后,承诺原路退还至郭某的银行卡。
郭某将36.5万元存款转入“安全账户”后,却还是显示征信“有问题”。对方称还需要排查郭某的借款平台。急于取回存款的郭某又按照对方提示,在借款平台上借款11.1万元,转入另一个“银行清算账户”。
当郭某被骗子“拉黑”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但为时已晚,此时47.6万余元已经落入骗子的口袋。郭某立即向警方报案。
接到报案后,某市公安局某区分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经与市局反诈中心对案件的资金流进行深度研判,确定“卡农”张某的身份信息,并将其列为网上逃犯。不久,张某落网。
第二步:卡农的“跑分”之旅——分销赃款
(“跑分”是指利用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为他人代收款,再转账到指定账户,从中赚取佣金的行为。实际是洗钱的一种方式)
卡农张某30岁,原本是一名开挖掘机的本分人,由于手头缺钱,因此未能抵抗住“一张卡一天能获得3000元报酬”的诱惑。于是,张某携带自己4张银行卡前往福建某市,开始了自己的“跑分”之旅。到达“跑分”窝点,张某将银行卡、手机、身份证以及密码交给对方,并配合扫脸识别验证。第二天,对方带着张某前往当地多家银行,取出现金12.6万元。
不久,张某4张银行卡均被冻结。张某及其银行卡已无用处,便带着失落的心情返回老家。回老家后,张某查询银行流水,发现其4张银行卡过账近百万元。
张某落网后,警方通过缜密调查,逐步摸清了这是一个通过“手机钱包”进行洗钱的黑色产业链。
警方从各大支付平台的海量资金流水中找到了蛛丝马迹,该团伙的人员架构也逐步显现,操纵转账、取款操作的头目张某银成为警方的重点目标。
第三步:“二道商人”的黄金——由“黑”洗“白”
7月,警方在福建某地一酒店内将张某银抓获,并在其房间内搜出8万余元赃款现金、200克黄金、价值近30万元的比特币以及大量手机卡。
通过警方调查发现,张某银只是一个“二道商人”,负责将钱洗白的最后一环,而幕后主使另有其人。
张某银交代,跑分车队带着卡农“跑分”后,受害人的钱就进了卡农的银行卡里,张某银指挥跑分车队使用卡农的银行卡在多个平台购买黄金,由张某银统一收货,再将黄金卖出所得转入上家提供的银行卡里,赃款自此洗白,张某银可以从中拿到6%的提成。
根据张某银的供述,警方先后抓获“跑分车队”4名队员以及200台用于洗钱的POS机。
第四步:“自立门户”的“受害人”——回笼资金
随着调查的深入,犯罪组织的迷雾渐渐被揭开。
8月,警方通过蹲守,在云南省某市抓获犯罪嫌疑人苏某与其男友彭某。
经查,警方发现苏某在2021年因网上的一则“高薪”招聘信息来到缅甸工作,原以为是正经的工作,但实际上是为电信诈骗提供洗钱服务的公司。
自知不能离开的苏某,在公司的“培训”下逐渐成为该公司重要的“业务员”。
苏某称其每洗出一笔钱,可以获得8.5%的报酬,但如果银行卡被冻结,老板就会让苏某承担损失。因此在这2年间,苏某称其并没有赚到钱,大部分收入被用来给老板“还债”。
2023年4月,苏某将“债务”还清后,黯然回国。
作为曾经的受害人,她并没有停止犯罪,反而“自立门户”接单运营,成为了“老东家”在国内的重要据点。
苏某还将男友彭某发展成下线,负责将洗钱团队提供银行卡号码发给诈骗公司。此外,彭某还多次携带赃款前往缅甸,在当地兑换成虚拟货币。
截至目前,警方已查明该团伙近三月间帮助境外诈骗公司取现数百万元,涉案人员全部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之中。
本案例中,受害人郭某可能就是我们身边人的缩影。诈骗分子绝非我们想象的只有“三脚猫”功夫的业余人士,在大量的警方破获的案件证据面前,我们了解到的诈骗团队多是拥有大量分工明确的成员、专业的话术、严格的内部管理的“专业”团队,甚至是在分赃、洗钱等“业务”上均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即便你躲过了诈骗环节,但也有可能陷入洗钱的陷阱,让你防不胜防!
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误入洗钱陷阱,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务必保持警惕:
1、不轻信。对于网络上、朋友圈里发布的“高薪招聘”“出国招工”等就业信息,切勿轻信,被所谓的“高薪”蒙蔽双眼。
随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寻求正规求职就业途径,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出国务工的政策和当地的社会形势,审慎作出决定。
2、不贪利。天下没有白得的午餐,不要被所谓的“”低收入、高回报”的理财信息所蒙蔽,也不要被所谓的内部信息、专家意见所动心。
我们要通过正规机构向专业人士咨询了解投资信息,根据自己经济实力和家庭情况理性投资,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3、不泄露。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络上向他人泄露自己或家人的银行账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切忌不随意加入陌生的QQ群、微信群、共享屏幕,不要根据群里人员指示提供个人信息或者进行账号密码输入等操作。
4、不点击。不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不扫描任何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任何来路不明的APP软件,尤其是网络赌博、裸聊等软件,防止陷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
电影《孤注一掷》最后以缅北诈骗窝点被端,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而落下帷幕。现实中,我们也迎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就在几天前,缅北重要电诈犯被成功抓获并移交中国警方。面对缅北诈骗集团的“老油条”,中国警方有着毫不手软,对电诈罪犯实施雷霆制裁的决心。
这不仅是一次缅北电诈团伙的覆灭,更是中国反腐行动的显著成果。此次行动,中国警方不仅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做出了贡献。我们相信,在全球共同努力下,未来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安全与美好。
编辑:窦海晶
审核:殷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