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对全球各国的影响仍然在不断发酵,我国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努力奋斗下,防疫工作成果显著。那么,作为与反洗钱紧密相关的三大主体:普通公民、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在疫情期间,疫情给它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与影响?今天就与大家简单聊一下~
一、主体之一:普通公民
1、易陷入疫情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
国家有难,八方支援,但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借着新冠肺炎疫情实施网络电信诈骗的行当,大发国难财,由于普通民众的防范意识薄弱,再加上特殊期间民众普遍存在从众心理,辨别能力有所下降,因此普通的百姓的上当受害几率大大提高。
近期从多地警方破获的涉及疫情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也让我们对骗子的骗术大开眼界:“虚假口罩贩卖诈骗”“疫情药品贩卖诈骗”“爱心捐助”“退改签诈骗”“骗取运送防疫物资定金”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骗子骗不到的,其行为令人发指。得逞的犯罪分子为快速转移赃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洗钱犯罪的几率。
那么,作为普通的公民,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受骗情况的发生呢?首先,莫贪小便宜,提高防范意识是根本;其次,不轻信任何陌生电话,不轻易给他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和手机验证码;防疫物资请认准专业正规网站,或到实体店进行购买;最后,汇款、转账定要提高警惕,确认再三,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2、主动配合金融机构做好身份识别工作
除了保持警惕,不让自身落入诈骗陷阱外,对于投资者来说在疫情期间配合金融机构做好身份识别工作也是其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抗击疫情,金融机构面对面业务服务的开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加大了对投资者身份识别的难度,因此,这需要投资者积极配合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完成客户身份识别的工作。例如:听从工作人员指导,在办理业务时,按规定提供身份证件和基本身份信息;使用本人身份证件进行业务办理,严禁租借或冒用他人身份证件等。
二、主体之二:金融机构
1、线下业务遇到掣肘,线上业务需要加大身份识别力度
由于在疫情期间,各地采取控制人员聚集,尽量减少面对面的接触与沟通的措施,导致面对面业务很难继续开展,线上业务办理数量剧增,更需要加大身份识别的力度。
作为期货公司的一员,我也能真切的感受到疫情期间开展线下业务的困难,如:营业场所无法现场办公,客户无法进入营业场所,现场办理业务人员数量紧张,员工无法前往客户所在地等等。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公司为应对这一紧急情况做出了调整和努力,如:鼓励自然人客户进行线上业务办理;以视频辅助验证、电话回访等方式确认客户办理业务材料的真实性;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为客户进行风险揭示、合同讲解、资料填写等指导服务。由于线上业务的数量大幅提高,因此,金融机构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和人工审核的手段,与监管部门多沟通多交流,在符合监管制度的前提下对业务办理方式做适当变通,做好客户的实名认证,做好非自然人客户的受益所有人识别工作,了解客户建立业务关系的目的、资金来源,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假名账户,杜绝为犯罪分子提供金融服务。
2、需加强疫情期间的可疑交易分析
前面说到,在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群众急于购买医疗防护用品,或希望参与捐赠活动的心理,在微信、网站等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骗取钱财,对疫情防控造成了不利影响。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反洗钱义务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反洗钱资金监测和调查分析的独特优势,加强对涉疫情可疑交易线索的监测分析和反洗钱调查工作。
作为金融机构,疫情期间要在开户环节严格审查客户或其代理人的身份信息,严禁租借或冒用他人身份证件,一旦客户的开户真实目的及相关控制人被掩盖,可能增加洗钱风险的几率。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宣传教育,提醒投资者加强保管个人期货账户信息,了解账户委托他人交易的风险,切莫相信代客理财等虚假信息,源头上杜绝盗码的洗钱风险。
3、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加大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比例增加,金融机构也不例外。采用远程办公的工作模式虽然有效防控肺炎的发展,但针对反洗钱的工作来说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客户身份信息资料的审核与传达,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也会提高。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金融机构应当选择经过安全验证的远程办公软件,对于各类文件的传输需做好加密工作。
三、主体之三:监管机构
1、灵活调整监管方式,指导义务机构保障疫期反洗钱工作有序开展
2020年2月3日,反洗钱局及时向总行直管的24家金融机构了解当前反洗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以邮件、电话会议等形式开展窗口指导:适度简化疫情期间有关人员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和资料保存要求,对无法前往金融机构更新身份资料的客户可暂缓实施管控措施;对于机构人员无法完全到岗的现实情况,采取合理推迟报送时限、简化操作流程等方式保障反洗钱工作正常开展。2月5日,反洗钱局向义务机构发布疫情期间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政策通知,提示义务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应加强对非柜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及资金监测。
2、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作用初步展现
作为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人员,对每年年初向人民银行报送反洗钱年度报告、报表的工作是再熟悉不过了,恰巧在2019年底至2020年初,多地的人民银行出台了最新的要求,一改往年要求机构人工现场报送的传统,而是要求金融机构接入“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该平台可实现24小时的通知下达与接收内控制度、日常报告、反洗钱年报等材料的报送。
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各地人行纷纷向各大金融机构发布通知,鼓励其在保障反洗钱工作总体不停摆、基本要求不降低,不违反各项保密规定的前提下,灵活开展各项工作。而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既省去了人工报送的繁琐流程,也能切实减少疫情防控期间不必要的人员聚集,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同时也保障了反洗钱监管机构和义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
疫情虽然给我们的反洗钱工作带来挑战,但一颗迎难而上的心却永不改变,相信反洗钱人能够在这特殊时期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为遏制、打击洗钱犯罪贡献一份力量。正所谓,新冠肺炎未走远,电信诈骗莫忽视,严防洗钱是关键,齐心协力渡难关!
编辑:窦海晶
审核:殷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