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阅读并同意 服务协议 隐私协议

社交账号登录:

EN

欢迎使用净值查询系统

关闭
负责声明:因个人原因发生账号信息泄露情形,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所在位置: 首页  > 
 >  反洗钱专栏

警惕!那些危险的“水货”

发布时间:2024-09-06
作者:豆豆  浏览量:6456

你是否曾想过,那些标榜着免税海外直邮的商品真的都是合法进口的吗?或者,当你在网上平台或线下商店看到那些价格低于官方价格的名牌包包时,是否曾为之心动?这些所谓的进口”“性价比高的商品很有可能是水货,了解它们首先让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走私。

走私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未经国家允许,私自将货物、货币或者其他物品进出关境,逃避海关监管和税收的行为。

而当走私行为达到一定规模,触犯了法律的红线,那就升级为了走私犯罪。

走私罪名有: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废物罪等。

走私犯罪可能还会涉及到洗钱、贩毒等一系列更为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

走私的危害,不仅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严重危害国家财政,它还会让民族产业、行业饱受“外来水货”的冲击。

走私商品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份额,会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形成恶性竞争。

更重要的是,走私商品往往缺乏质量保证,消费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常见的走私行为有哪些?这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快来看看吧~

 

离岛免税“套购”走私

什么是离岛免税政策?

离岛免税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赋予海南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

离岛免税政策是指对乘飞机、火车、轮船离岛(不包括离境)旅客实行限值、限量、限品种免进口税购物,在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免税商店内或经批准的网上销售窗口付款,在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指定区域提货离岛的税收优惠政策。

案例一:“一举两得”的飞机票

近年来,在各大高校聊天群里,经常会有类似的话语出现“马上放假啦,学弟干兼职不,一次给五百,你只要提供你的身份证信息和航班号就可以了”“没事,就是用你的信息买点免税品,反正你平时也不买,白白浪费了额度,给我用还能赚点钱......”一旦同意干这种“兼职”,很可能已经触犯我国法律,涉嫌参与“套代购”走私。

近日,长沙海关缉私局开展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行动,一举打掉走私团伙3个,涉案案值约700万元。案件中涉案人员年龄大多在1922岁之间,处于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人生关键时期。参与“套代购”走私的学生可能面临失信联合惩戒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承担刑事责任,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案例二:三方获利的洋酒生意

20206月,政府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明确将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取消了件数限制,此举虽便利旅客,却催生了“套购”“代购”等走私活动,尤其是进口酒类产品,因高税费成重点走私商品。

20214月至20228月期间,李某光伙同曾某浩(另案处理),在承接某旅行社的海南旅游团后,组织董某发、陈某相、梁某韵等共计15名导游,在带团出游海南的过程中,按照李某光的安排,利用旅游团游客离岛免税购物资格和额度,在指定某店分散购买马爹利等指定品牌的洋酒,带回后由导游二次销售牟利,属典型的“套代购”走私行为。经查,每套洋酒带回之后共有约300余元利润,其中导游可以拿100元,某旅行社能拿100元左右人头费,而剩下的100余元则是李某光旗下某乙公司的利润,最终也由其个人分得。后经海关部门核定,该案偷逃税款的总额达到了共计3,110,872.96元。最终,被告人李某光因犯走私普通货物罪,被重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00元。其他参与“套代购”的导游,一部分已获刑,一部分则另案处理。

优惠政策本应造福百姓,确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加强对走私等违法行为的认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政府在制定优惠政策时也应更加审慎,预见可能被滥用的风险,并设置相应的监管措施。

 

代收包裹走私

生活中除了“套代购”的陷阱外,我们还要警惕多年未见的“发小”、“闺蜜”、“好朋友”“老同学”、无话不聊的网友等等。往往危险变来自这些“熟悉的陌生人”。

案例一:来自“彼得”的求助

为了提高英语口语的交流能力,小李加入了一个英语学习快速提升能力速成微信群。经过一段时间的聊天,小李与一个名叫彼得的外籍群友聊得热火朝天,从英语语法、发音到彼得家乡的风俗人情均有涉及。慢慢的,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一天,彼得给小李发微信说自己有一个国外的亲戚想给他寄点家乡特产,希望小李帮忙收一下再转寄给自己。小李觉得彼得在自己学英语上帮助了不少,一口答应下来。几天后,小李在家中没等来特产,等来的是警察的问候。原来,缉私警察在彼得的特产里检验出了可卡因的成分,彼得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常年混迹各自所谓的英语培训群,在取得群友信任后彼得让其帮忙接受包裹(毒品)。最终在小李的配合下,缉私警察成功将彼得抓获。小李也为自己的行为此付出了代价。

案例二:危险的甜蜜包裹

小明有一个许久未见的“好朋友”童童一直在国外念书,近期准备回国,想提前寄些糖果之类的东西回国,让小明帮忙签收。小明是个十分讲义气的人,这点“小忙”当然要帮,于是立即将自己的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告诉了童童。在小明正准备帮童童签收包裹时,被缉私民警当场抓获。

这些巧克力饼干、糖果等物品从国外“不远万里”寄递进境,包装十分鲜艳诱人,乍看之下,与普通食品并无明显区别。然而经鉴定显示,这些饼干、糖果等物品均含有大麻成分,实为毒品。

 

旅游代购走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来度过美好的假期,帮亲朋好友带点国外特产、奢侈品、化妆品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殊不知一不小心可能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

案例一:退运到走私的一步之遥

李某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姑娘,因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决定在朋友圈做海外代购。20188月,李某从境外乘坐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入境时选择走无申报通道,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被海关关员当场从其行李中查获化妆品、服饰、电子烟、手表等物品,经鉴定及计核,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十多万,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构成了走私普通货物罪。侦查机关以走私普通货物罪移送审查起诉。

李某被抓之后非常后悔,表示自己不知道后果如此严重,之前多次携带超量货物仅被要求退运而未涉及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相关条例,个人进出境只能携带自用物品,超出数量视为货物,需申报缴税。若未申报,轻则退运,重则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李某此次因逃税金额超过十万元而被起诉。上次仅被责令退运可能是因为逃税金额未达十万,故未起诉。

 

案例二:亲戚的奢侈品陷阱

海外代购货物的行为可能会触及走私犯罪的法律红线。那么,如果个人在出国期间为亲友购买物品并带回国,且没有涉及盈利行为,是否也会构成走私呢?

20155月,高某前往海外旅游时,应朋友之请,帮忙带回一些奢侈品。他在国外选购了手表、首饰、手包等共68件昂贵的商品,装满了一个大号旅行箱。

返程入境时,高某在机场注意到了海关的提示和广播,明白按规定他需要主动申报并缴纳税款。然而,高某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只是替朋友带东西,并没有从中获取利益,即便被海关发现,最多也就是被要求退运。

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高某选择了无申报通道试图通关,但最终被海关截停并当场查获。结果,他因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即便是帮助亲友购买物品,无意从中获利,但如果故意不向海关申报并缴纳相应的税款,这同样构成了走私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案例三 “隐身”的奢侈品

出国购物携带物品回国自用,似乎合情合理,但实际上是否构成走私行为呢?

刘某跟随旅行团前往国外旅游,在国外发现奢侈品价格相对较低。导游明确告知刘某,如果携带超过5000元的物品,需要向海关缴税。

然而,刘某认为自己购买的手表、戒指等都是为自己使用,即使被发现只需补缴税款即可,且他认为这些物品体积小,藏在身上或行李中不易被发现。2016816日,刘某选择无申报通道入境时,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海关关员当场在其身上和行李中查获了手表、包、戒指、手镯和行李箱等五件物品。经鉴定和计核,其偷逃应缴税款达人民币195182.73元。

2019822日,检察机关以走私普通物品罪对刘某提起公诉。最终,在2019923日,法院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万元。

无论是代购还是馈赠亲友的物品,都需要缴税。即使是带回国自用,如果价值超过5000元,也需要申报缴税。否则,这种行为将被视为走私违法行为。若偷逃税款达到10万元以上,则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走私不是偷着乐,而是违法的游戏 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作为公民,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走私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远离走私,珍爱生活。反走私,人人有责!

 

 

编辑:窦海晶

审核:殷会玲


全国服务热线

400-7008-365

一德期货服务号

一德期货APP